磷化(一)
摘要:金属用含磷酸盐的溶液处理,形成金属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这一工艺过程称之为磷化,所形成的金属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涂装前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短期工序间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
1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基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有所不同。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清楚。当今学者们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由如下4个步骤组成:
· 酸侵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 —2e → Fe2+
2H+ + 2e → H2↑ …………………………………….(1)
· 使用促进剂(氧化剂)加速界面H+浓度的进一步降低
[氧化剂] + [H] → [还原产物] + H2O
Fe2+ + [氧化剂] → Fe3+ + [还原产物] ………………(2)
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 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 → H2PO4- + H+ → HPO42- + 2H+→ PO43- + 3H+
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会离解出PO43-。
· 磷酸盐沉淀结晶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浓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2 Zn2+ + Fe2+ + 2 PO43- + H2O→ZnFe(PO4)2 ·4H2O↓……(4)
3 Zn2+ + 2 PO43- + 4H2O → Zn3(PO4)2 · 4H2O↓…………(5)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成磷化膜。
2 磷化分类
按磷化膜厚度(膜重)分类
按磷化成膜物质分类
按磷化施工方式分类
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按促进剂类型分类
2.1 按磷化膜厚度(膜重)分类
表8 国家标准GB/T6807-2001
分类 | 膜重g/m2 | 膜的组成 | 用涂 |
次轻量级 | 0.2~1.0 | 主要由硫酸铁、磷酸钙或其它金属的磷酸盐组成 | 用作较大形变钢铁工件的涂装底层或耐蚀性要求较低的涂装底层 |
轻量级 | 1.1~4.5 | 主要由磷酸锌和(或)其它金属的磷酸盐组成 | 用作涂装底层 |
次重量级 | 4.6~7.5 | 主要由磷酸锌和(或)其它金属的磷酸盐组成 | 可用作基本不发生形变钢铁工件的涂装底层 |
重量级 | >7.5 | 主要由磷酸锌、磷酸锰和(或)其它金属的磷酸盐组成 | 不宜作涂装底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