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六)
浏览:8449次
②由皮肤渗入
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a)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体内。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肤污染处。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b)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於毒物渗入体内。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c)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绝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d)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③吞入
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取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会吞入药物,而且会吸入气体。
用舌头鉴别药品的味道,是很危险的坏习惯。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因为严格区分有毒物质和完全无害的物质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为身体所必需,但量多则有害人体的健康;有许多毒物当其量极微时可刺激身体的活动性能并可用于医疗(如砷、番木鳖碱),但若过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另外,有许多被认为是无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体内就会成为毒物。如服用17克氯化铬即会死亡;服用2~3克氯化钡时亦将遭到同样的结果;服进1~2克硫酸铜可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气即可中毒死亡等等。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1.3 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由於皮肤、呼吸器官直接与药物接触,所以腐蚀性药物首先使皮肤、粘膜、眼睛、气管、肺受严重损伤。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
(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
1.4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
(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
1.4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表2-6为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中毒症状与急救方法。
化 学 灼 伤
化学灼伤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例如;
眼睛灼伤是眼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和其它具有刺激
的物质对眼睛造成灼伤;
化学灼伤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例如;
眼睛灼伤是眼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和其它具有刺激
的物质对眼睛造成灼伤;
皮肤灼伤有酸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
难以治愈的烧伤。碱灼伤,如溴灼伤 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
合,必须严加防范;
难以治愈的烧伤。碱灼伤,如溴灼伤 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
合,必须严加防范;
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
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发生割伤等。
2.1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
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
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
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
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
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
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
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
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
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
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
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
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
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
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
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2.2 化学灼伤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