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二)
浏览:8444次
危险的。
许多含氧的有机物,例如醚类、醛类、酸类、烯类等,暴露在空气
中,会慢慢自动氧化生成少许过氧化合物。对於像乙醚、四氢呋喃等易
形成过氧化物,闪点又低的易燃物,要特别警惕。存久了的乙醚,要将
过氧化物除去再用。回收乙醚时,千万不要蒸干,否则浓集过氧化物,
会受热爆炸。工业乙醚含有少量水,用铁罐贮存,能抑制过氧化物的形
成。使用四氢呋喃,必须在氮气流下操作。
(3)自燃物
①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铝、锌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相应的氧
化物。尤其是钾和钠,与水猛烈反应,即放出氢气,爆炸燃烧。钾、钠
贮於煤油中,与空气、水气隔绝,即使这样,贮存久了的钾,表面亦自
动氧化,形成少量过氧化钾,有爆炸危险。此外,钾、钠和多种灭火
剂,如水、二氧化碳、卤代烷都猛烈反应,所以着火只能用沙土、碳酸
钠或碳酸氢钠扑救,使用错了灭火剂,反而增加危险,不能疏忽大意。
反应后的金属渣,特别容易着火,不能随便抛弃在垃圾桶中。金属粉
尘弥漫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②黄磷 暴於空气中自然。黄磷要保存於水下,避免和空气接触。黄
磷不能和皮肤接触。
③金属氧化物 氢化硼、硼烷等。
(4)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强还原剂自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着火爆炸,上述的自燃物就是例
子。
强氧化剂与微量杂质混合,亦可能猛烈爆炸。因为木炭、尘埃、滑润
油脂及其他有机物大多数是还原剂,所以强氧化剂被污染,就特别危
险。使用氯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等要
特别注意。使用氧气罐,要有专用的降压调压阀,不能有油脂之类有机
物。
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试验,使用氯酸钾分解,用二氧化锰催化,如混入
少量杂质,就会爆炸。
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会着火爆炸。硝酸钾(氧化剂)硫磺和木炭
(还原剂)的混合物就是炸药。
亚硝酸钠(氧化剂)和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混合即着火。
(5)重氮盐、炔的盐类等
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易爆炸。电石(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危险的
乙炔气。扑灭这种火灾要特别注意,因为电石渣反应很慢,灭火以后,
还会死灰复然,再发生火灾。
一般说来,易爆炸物质的组成中,大多含有以下原子团:
—O—O— 臭氧、过氧化物; —N=N— 重氮及叠氮化合
物;
—O—Cl— 氯酸盐、高氯酸盐; —N=C 雷酸盐
=N—Cl 氮的氯化物; —NO2 硝基化合物(三硝
基甲苯、苦味酸盐)
—N=O— 亚硝基化合物; —C≡C—乙炔化合物(乙炔金
属盐)
(6)易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例如棉纱着火爆炸,染有液体空气的废棉纱及其他还原剂,很易爆
炸,使用液体空气作冷却剂要特别小心。
1.3 实验室常见的着火事故
化学实验室要经常用煤气灯、电炉、油浴等加热;使用各种电器设备
和仪器时,和具有可燃性的化学试剂接触也都存在着火的隐患。例如:
使用煤气灯时,不小心将衣袖燃着;有的头发过长不小心将头发燃
着,特别危险的是煤气灯使用过程中突然因故熄灭(煤气量过小或风过
大),引起煤气泄漏,这是很危险的。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忘记关煤
气开关,都会造成火灾。
各种电器设备在开、关和短路时往往产生火花,如与易燃气体或液体
接触,极易发生火灾。实验后插座不拔或不关闭总电源有时也会酿成火
灾。
在做有机实验和综合实验时,接触的有机试剂比较多,而大部分有机
试剂都是可燃的,如果实验操作不当易发生火灾,例如:
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
在回流或蒸馏操作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液体冲出瓶外接触到明
火;
取量或倾倒有机液体时,不小心洒在瓶外遇明火;
在压金属钠丝或使用金属钠时,违反操作也会引起着火事故。